青年说|董伟鑫:乒尽全雳
今年3月,我被抽调至拱墅区运河公园体育馆,作为竞赛综合事务的内部事务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杭州亚运会乒乓球、霹雳舞和亚残运会乒乓球项目的组织保障。数月的所见所闻、点点滴滴新奇且充实,串成了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从一个体育运动爱好者到竞赛活动工作人员,从场馆里的迷路者到能引领运动员的指路人,身份转变的背后是不间断地学习和钻研。还记得刚入馆的一个多月,为了能尽快掌握亚运会、亚残运会的相关专业知识,白天,我会拿着设计图边看边走逐个熟悉场馆内各个功能用房和流线,主动与其他领域老师们交流沟通,不懂就问、取长补短;晚上下班后,我还会观看亚运培训视频课程、读培训材料和制度文件,按阶段自评自测。当这些专业术语、办赛流程、岗位职责被我烂熟于心后,开展具体保障工作时也就不慌不忙、得心应手了。
亚运会是一场亚洲体育赛事的狂欢,参赛运动员和技术官员来自亚洲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和习惯,风俗。自然而然,工作中也会有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事情。乒乓球赛期间,一名来自印度的技术官员突然对用餐提出了特殊需求。当时身边没有翻译,我只好努力克制紧张情绪,全神贯注地倾听他说的每一个单词,注视他的每一个肢体动作,生怕错漏一丝重要信息。大致明白了对方需求后,我立即与相关同事协调沟通,顺利地为他们送上了一份满意的中餐。事后,我向负责语言服务的同事详细咨询了特殊餐食的相关英语词汇和常用表达,让技术官员服务的小伙伴们尽早收集统计好特殊餐饮数量,还将总结好的经验教给小青荷,让他们在面对这类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
以前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以为运动员们只要在快上场前到达场馆就可以了,最多稍微热身一下就好。其实很多运动员在早上7点多一开馆,就早早搭乘第一批班车进入场地开始训练热身。所以每天6点多我们和小青荷就要在场馆各个茶歇点位放上新鲜食物。赛事期间,每天5点半就开启了被各种呼叫的一天——“董老师,茶歇到了,请来签收下。”“竞赛部门,运动员班车即将到达,请准备好引导。”“鑫哥,有运动员随队志愿者证件有些问题,麻烦来一下。”……有时也会因为一些突发情况导致运动员和技术官员来了后茶歇才送到,他们看到我们紧张、忙碌地摆放时,都会亲切地上来拍一拍我们肩膀,投来微笑,递上他们国家的徽章,竖起大拇指。虽然彼此语言不同,交流不那么顺畅,但此刻竖起大拇指是我们共同的满足和快乐,更是对我工作最直接的认可和点赞。
如果说亚运会比拼的是最强健的体魄,那么亚残运会展现的是最不屈的精神。我没有在亚残运会运动员们身上看到一丝负能量,比赛中也许会有不少磕磕撞撞,但他们跌倒后努力起身、胜利后振臂欢呼、领奖时热泪盈眶的瞬间,更自信更令人动容。汶川女孩王睿、叙利亚的帅大哥、伊拉克的小姐姐……在自然灾害和战争中,他们曾进入人生低谷,但都重新振作、拥抱生活,还不约而同地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轮椅不只是他们的辅助器械,更像是他们的翅膀,帮助他们重燃希望、实现梦想。
记得一位19岁伊拉克女孩夺冠的那一天,代表团在运动员出入口为她唱歌祝贺。那一刻,她的脸上洋溢着的喜悦和幸福,战争的阴霾和创伤被歌声和祝福一扫而空。第二天,她又来到场馆看比赛,走到出入口验证权限时才发现自己只带了金牌,甚至都忘了带轮椅,只好向我们求助。我借来了轮椅,她也十分感谢我们这些天的鼓励和帮助,主动摘下金牌跟我们分享荣誉,还与我们一一合影。聊天中得知,她正准备考大学,这块金牌能对她的升学起到很大的帮助。她说自己想学新闻,成为一名残运会记者,向大家介绍和呈现运动员们更多的一面。我们也衷心祝福她能实现梦想,并送上了很多中国特色的徽章,欢迎她下次再来中国比赛和游玩。
转眼间亚残运会已经落幕,虽不曾站在聚光灯下、站上舞台中央,但我并不觉得遗憾,因为幕后工作就是属于我们的赛场,每一场比赛的顺利,就是我们最闪亮的金牌。看到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员们因相逢而欢笑、因胜利而拥抱、因彼此的伤病而落泪,一幕幕让我对竞技体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体育精神永不落幕,它的魅力远不限于竞技和赛场,温暖的关怀、精神的传承也可以@未来。
编辑丨果兰
★
往期精选
★